徐如俊(经济日报社社长):
《中国书画》杂志是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艺术月刊。创刊10年来,杂志始终关注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开创了艺术类期刊的新高度,以定位准确、视野宏阔、品质上佳的美誉,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更为可贵的是,在《中国书画》杂志周围,已经聚集了一批在书画艺术领域孜孜以求、志同道合的真诚朋友,其中有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大家名家,也有各个界别的书画爱好者、关注者或投资者。他们既是中国书画事业的建设者、传承者,又是推动《中国书画》杂志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力量! 在向新的十年目标迈进的征程中,《中国书画》杂志又成立了以“弘扬书画艺术,推广经典文化,传承人文精神,促进艺术繁荣”为宗旨的《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我认为,作为一家大型艺术月刊,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建设书画院,不仅可以为广大书画家提供创作交流、学术研讨、作品展示、提携新人等常规服务,为有所成就的书画家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贡献力量;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服务,吸引更多的功底扎实、学养厚实、创作踏实的创作者们,让更多的书画研究者和爱好者参与到了解、比较、研究中来,促进年轻一代书画家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对办好书画院充满期待。
首先,要站在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新要求的高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把《中国书画》杂志社做大做强。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书画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次,作为艺术期刊,《中国书画》杂志要继续坚持高品质、严要求,继续秉持“包容、公允、求真”的理念和“开放、高远、真诚”的胸怀,树立高尚的事业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把《中国书画》办得更加精彩,更受读者欢迎。
第三,要把办好书画院作为是《中国书画》平台的拓展和延伸,广交天下朋友,广聚天下英才,抓住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的机会,激励更多的书画家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荣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杂志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对这本杂志我是深有了解的。这是一本在国内艺术界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最成功的就是她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印制精美,端庄大气,从视觉上很能吸引人;在内容上,始终坚持以客观公允的态度研究介绍古今书画作品,以兼收并蓄的态度融会各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握文章的精凿准确,在艺术界赢得非常好的口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对《中国书画》杂志表示祝贺。这次展出的很多是年轻一代的画家的作品。我粗略看了一下作品集,他们都画得很有水平。中央提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对于书画家们,大家也要有这种自信,研究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祖国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的书画艺术渗透着中国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如果你不知道中国儒家的艺术功能是“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你就不可能理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的典型意义。如果你不读一点老庄哲学著作,你就不可能理解“元四家”会以“平淡天真”作为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受中国文化其他部分的影响和渗透的。作为一名画家要创作,更要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学习中继承和发展,这样才能创造出“笔墨随时代”的中国书画。
《中国书画》杂志社成立书画院,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作为一个专业的书画媒体,既可以研究和创作新时期的中国书画,又可以引导广大的艺术工作者来研究和提高创作水平。正确地传播和宣传是《中国书画》杂志的社会责任,我相信,未来,他们会做得更好!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书画》是我最喜欢的美术刊物之一,我是这家刊物的老读者,也是众多作者之一。在它创办十周年之际,《中国书画》杂志的《书画院》成立了,同时举办了《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暨书画院首届年展》。《中国书画》杂志是知名度很高的书画艺术园地,书画院的成立意味园地的扩大和延展,《邀请展》暨《年展》的展出显示了名副其实的实力,在这更加开阔的园地上,中国书画艺术之花必将万紫千红开遍,我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真诚的祝福!
这些年来,编辑出版事业极度繁荣,美术杂志更是非常之多,而《中国书画》杂志是一本出类拔萃的书画刊物。在举世比较浮躁缺乏对创新深刻理解的时候,《中国书画》重视学术,重视传承,重视积淀,重视接续文脉,重视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不仅推动创作、倡扬学术,促进交流,而且引导审美,培植品味、发现人才。不仅有新闻性,而且有学术性,体现了艺术规律的永恒价值,常看常新,我对这样的刊物开办书画院的前景充满信心。
画院是中国的特色,画院的蜂起更是新世纪一道风景线。这些画院,有政府设立的,有党派设立的,有文化机构设立的,有出版部门设立的,有商业经营单位设立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有千秋。但依托于《中国书画》杂志的书画院,比起别的书画院来,有几大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因为办刊,所以掌握的艺术信息与学术前沿的信息及时而丰富。二是因为办刊物,拥有广大优秀艺术家和美术学者作为开办画院的强有力的后盾。三是《中国书画》杂志本身就是推介本书画院人才与新作的有力阵地。刊物和画院是互动的,是相得益彰的。
可以看到,在书画院揭牌之际,成功举办的“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邀请展暨《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首届中国画年展”,是一个显示了参展艺术家实力的画展,反映了重视品质与品味的理念,彰显了多姿多彩的风格,体现了中青年画家的潜力。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 ,相信会不断地出作品出人才,繁荣美术园地。
最后再一次热烈祝《中国书画》创刊十周年,《中国书画》杂志书画院成立,相信《中国书画》杂志的书画院一定能够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祝邀请展暨年展取得圆满成功。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原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副院长):
我也讲几句。第一句话,祝贺《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的成立!第二句话要“拉拉关系”。我住在里仁街3号,和经济日报社一墙之隔。把那个墙拆了,咱们就是一家。那么这个院里呢,是个大杂院,唱歌的、跳舞的、写字的、画画的、弹琴的、演戏的,特别多。和经济日报社做邻居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文化的交融。经济和艺术靠的是那么的近,但有时他们又是那么远。但是,经济日报社主办了《中国书画》杂志,十年时间把这本杂志办得这样好,把这个关系也拉的越来越近了,拉在一起了。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艺术家有可能今天也要学习一下经济,我们的经济学家也应该支持一下艺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我们的修养不限于诗书画印,也要懂一点经济的规律。要尊重经济的规律,尊重艺术的规律。把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融合在一起。我想我们这个国家,让这两个规律都把握到了之后,我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不是就都上去了。这是第二句话。
第三句话,在座的画家们,我们《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的画家们,大家大都在30岁、40岁、50岁,我很嫉妒。我和薛永年兄,我们都过了70了!我感到大家的年龄相差30、40岁,也很近。但是啊,这40年也是漫漫人生之路,我们丢掉过很多好的机遇,我们丢掉过好的学习机会。这时候,我想起可染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七十始知己无知。那么最后这句话,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补充我们的学养,使我们书画的境界更上一层楼。
康守永(《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中国书画》杂志经过十年努力,在广大读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书画》杂志能够有今天,离不开艺术前辈、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支持。我们要感谢经济日报编委会的大胆决策和对杂志社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要感谢一大批专家学者为杂志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支持;要感谢杂志拥有的一批连续长久不间断订阅并经常给杂志挑刺的忠实的读者。正是有各级领导和各路朋友的鼎力支持,《中国书画》杂志才得到了稳健的发展,刊物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以及杂志社的综合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两位特殊的读者、也是顾问,他们的评价很具有代表性,其一是已经去世一周年的周汝昌先生,他曾题诗称道:“铁网珊瑚网不尽,琳琅百卷记功荣。”还有一位是著名的书画家和鉴定家黄君实先生,他说:“《中国书画》以其丰富之内容,精美之印刷,为喜爱书画艺术之读者增进知识,居功至伟。”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这样一个高水准的台前幕后的团队,成就了《中国书画》杂志的高水准和高品质。
今天揭牌的《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是我们未来事业的一部分。作为杂志十周年的献礼展览,参展的院聘书画家均为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实力派画家。本次展览之后,我们将拓展充实书法篆刻类的专门人才,组织与书画艺术有关的艺术委员会,推出书画院的书法展或书画一体展览,开展系列的写生、采风、主题创作等活动;组织理论、评论、市场、收藏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与分析;实施下一个“10年百人”德艺双馨的书画家推广工程等。可以说,我们的“中国梦”就是“中国书画繁荣发展”的梦!《中国书画》杂志新的十年已经开始。我们将踩着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鼓点,团结广大书画家和读者,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