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02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主办单位
《中国书画》杂志社 中关村博物馆与艺术品行业联盟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展览时间
2017年11月30日--12月9日
展览地点
《中国书画》美术馆
开幕茶话会
11月30日15:30
学术研讨会
12月7日14:00
前言
中国水墨艺术从注重以形写神,到追求以神写形,历经千年。以形写神,最高要求是“形神兼备”,但到了以神写形的阶段,就完全摆脱了形的束缚,走向寻求和体悟“道”的层面了。“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为万物之源,把握“道”也就是把握了自然运行的规律和道理。庄子云:“技而近乎道”,以艺术的智慧来面对“道”,是艺术家们接近“道”之不二法门。
以神写形,是杨晓阳先生写意水墨的核心精神,也是他以艺术的方式把握“道”之堂奥的途径。从高度写实的现实主义,到完全摆脱形式桎梏的大写意,体现出从追求形神到追求道的魄力与胆识。在此基础上,杨晓阳提出“形神道教无”的理论。《礼记·中庸》上说:“修道之谓教”,从道到教的追索,反映出杨晓阳在艺术创作与教学思想上的逐渐深入与远大。也许是这个原因,其作品与形式语言上的跨度才如此之大,“题材模糊化,主题多义化,造型意象化,章法多维化,用笔书法化”是考察其形式语言转变的钥匙,但其背后深义,却早已超越画面。
在杨晓阳先生所提出的“形神道教无”理论中,“无”的价值与意义特别值得注意,《老子·道德经》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杨晓阳认为,形神道教只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脉络,而只有“无”才可以将这个脉络无限循环下去,而他的艺术也将会不断从新的起点出发,无止境地探索下去。
道无止境,艺亦无止境,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要义,也是这个展览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陈明于中国国家画院
2017年11月

作者简介
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调任中国国家画院。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
作品欣赏

杨晓阳 课徒稿之具象3 42cm×42cm 纸本墨笔 2017

杨晓阳 水墨人物系列之十一 68cm×68cm 纸本墨笔 2015

杨晓阳 甘南写生24 44cm×33cm 纸本墨笔 2017

杨晓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4cm×68cm 纸本墨笔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