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恩济美术馆开馆仪式
《中国书画》杂志纪念创刊十周年系...
画坛盛事 《孙其峰书画全集》(10...
“笔墨撷英”《中国书画》杂志社书...
梦里熙云——朱天曙吕欢呼书画邀请...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专家论道

艺术收藏的价值

                                                                 ——有感于翁同龢的收藏题跋

     最近,有幸在中华世纪坛看了翁同和家藏书画展,读了翁氏的一些题跋文字,有些感触和联想。
     翁同龢(同“和”)(1830〜1904年)是晚清重臣、政治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也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书画收藏家和古籍善本藏书家。他的收藏题跋,除了谈收藏本身,还论作家,议时事、写情怀,具有即兴落笔、直抒胸臆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试举例略说一二。
     翁氏62岁那年题所藏恽南田一套册页,说恽氏如“仙人 ”,有很高的人品。他选择了一个秋夜,篝灯观赏此册,观看之前,先“以苦茗一杯酹之”。他还说:“明日纷纷,吾亦俗客矣,未足与观此画也”。翁氏对藏品的这种尊重,使我很感动。这是一个身居高位的政治家对传统高雅文化的虔诚敬仰态度。他能够如此,渊自深厚的文化素养。以此为镜,可否反观出今人文化艺术素养的缺失,引发出一些自省呢?
     翁氏家藏一卷陈老莲《三处士图》,画菊、梅和水仙,象征高洁的人品。翁同和61岁时在图后作一跋语,说此图从他的父亲翁心存、哥哥翁同书传到他,是“三世虹月舟”的见证,标志了三代人的亲情,他每一展卷,便不知不觉的“涕泗横集”。他71岁又在图后作一跋,其时,他因为支持光绪戊戌变法,被后党革职归田,朋友们也纷纷离他而去。因为深刻体验到人世的炎凉,他对《三处士图》卷所象征的高洁人品也有了新的认识。十年的生活变迁,改变了翁同和题跋所关注的内容。这说明,人们对绘画作品的感受与解读,会随着时空即生命经历的变化而变化。作品的象征意义是作者创造的,也是收藏者、欣赏者创造的,从这个意义讲,收藏过程也是一种意义和文化生成的过程。
      翁同和喜爱陈老莲的人品与画品,极力搜集他的作品,其中包括陈老莲木刻印本的《博古叶子》和《水浒叶子》。他在这两套木刻版画上留下了七段题跋。1897年10月的一天,他买到一套《水浒叶子》。这一天仁寿殿演礼,他得到了光绪的赐酒,回家后立即作了二首诗,一曰:“一笑探囊慰老夫,那堪庸史与书奴。陈生妙具屠龙手,却写江湖伏莽图。 ”二曰:“亲酌天浆赐近臣,自惊衰鬓久忘身。陈生饿死臣温饱,一样疏狂淡荡人。 ”把皇上赐酒与购买《水浒叶子》并列写到一起,可见翁氏对一件藏品重视喜爱到了什么程度。作此诗的这月,围绕维新变法,清廷正进行着激烈的斗争,翁同和作为帝派的核心人物,压力是相当大的。也是在这个月,德国出兵强占了胶州湾,激发了康有为第5至7次上书。作此跋两个月后,即1898年1月24日,翁同和作为五大臣之一,参加了对康有为的“问话”,在“问话”中,他与李鸿章、荣禄针锋相对,对康氏变法主张表示了赞赏,遂后向光绪推荐康有为“才堪大用”。在处理此等国家大事的同时,翁同和还能够“一笑探囊”,购买与欣赏前人书画,表现出一种“淡荡”和超然的情怀。书画收藏的魅力,竟如此的强大!
      1899年初,70岁的翁同和又在《博古叶子》后面作了两首诗。此前半年,翁氏为光绪起草“国是 ”诏推行变法,被慈禧一派开缺回籍。第一首诗曰:“被发行吟楚大夫,不堪羸病恕狂奴。箧中书画都捐尽,卖到长江万里图。 ”这是说自己像屈原一样被放逐,贫病交困,不得已卖掉书画收藏,甚至他最为喜爱的王石谷《长江万里图》卷,也要悬价而沽。第二首曰:“持筹无术愧庸臣,只恤民艰不恤身。赤手能增无量数,桑羊孔仅尔何人! ”说经济上“持筹无术”,是因为自己做官清廉。后两句把笔调一转,说:善于理财的陶朱公、桑弘羊和孔仅是谁呀,我不知道!翁氏当然熟悉这些历史人物,他只是表示自己对金钱不屑一顾的疏狂态度而已。
      翁同和的书画题跋,谈论书画本身的不是很多,谈论他个人际遇、感情态度,并旁及时政的,反而不少。对他来说,书画收藏是一种历史文化追求,而代代传承的收藏,则承载着家族人的血缘亲情,象征着他们崇尚的人格道德,记述着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历程。而且,这些书画是他的精神空间,是他表达喜怒哀乐、倾诉内心世界的对象。读这些题跋,可以感受到他的真情实感,觉得他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而不觉得他是皇帝的老师,参政四十多年的重臣。由此让人想到,政治家需要权谋与策略,需要有管理经营才能,也需要人文的修养、艺术的陶冶和感情的宣抒。人类社会离不开政治和政治家,但政治家应当具备正常人的良知。艺术难以改变人的物质生活,但艺术与相应的人文素养,有助于调整人的情性,使人更有人性,更有文化底蕴。在翁同和的时代如此,在物质主义至上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翁同和是一代开明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出色的书法家,诗人、收藏家,他的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与其正直、坦诚、开明的政治品质相表里的。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即他作为艺术家、收藏家,作为有恨有爱、有歌有哭、有真性情的士大夫文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更有价值、更具现实意义的。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选自《中国书画》09年01期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合作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