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中国书画》“梦之色彩——当代女...
沈鹏先生最新代表作《沈鹏书自作古...
灼灼其华---长城书画研究院15人书...
《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年书法邀请...
木铎声中——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研究

宋元禅僧的合作书画

◇李福顺
时间:2016-06-10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编者按:本期的几篇文章和书画鉴藏有关。鉴藏伴随着书画的整个生命周期,因为一件作品的产生须有其社会价值指向,而鉴藏,尤其是鉴定、欣赏、收藏、流传,是实现作品社会价值的手段,重要的是这里边还涉及到一个选择过程。本期《书画鉴藏四题》即提出了“关注小名家”这一理性务实的观点,并对书画鉴赏之“理”作了严谨的求证;《宋元禅僧的合作书画》探讨了宋元绘画的文学化倾向,以及禅僧的跨国交往,再现书画与宗教活动的交互关系,延拓了书画鉴赏的社会语境;《踵事增华》揭示了书画庋藏尤其《石渠宝笈》的史学脉络和历史意义;《梦境图说:〈莲因图〉与〈莲因第二图〉》探讨两幅作品的题材生发及创作与流转,尤其与作品相关的清代画家、文人的交往唱和,再现彼时的人文生态。书画鉴藏构成了书画史的精彩篇章,希望有更多的论文关注于此。

   
   从宋代开始,绘画的文学化倾向凸显,画家的文学修养普遍提高。禅师大多涉足书画,甚至禅僧间互相唱和、合作创造。如无准禅僧与久能尔(日本圣一国师圆尔辨圆),玉简与智融,牧溪与偃溪,直翁与偃溪,中峰与妙峰等等。
   梁楷曾画过《四鬼夜移图》,描绘的是妙峰和尚(1238—1295)的事。《南宋院画录》卷三:“宋妙峰和尚住灵隐,有四鬼移之而出。梁楷画《四鬼夜移图》,中峰(1262—1323)为之跋云:昔南泉谓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破,不知鬼神不著便白日,为王老师热瞒。相传妙峰和尚住灵隐时,为四鬼所肩而出,当时赖是妙峰,若是王老师,未免又作修行无力会也。一种是慢神吓鬼,显异惑众,今又被人描貌将来,不知面皮厚多少。”
   先解释题跋文意。宋妙峰和尚在杭州灵隐寺居住时,一次被四鬼抬出。梁楷据此画了一幅《四鬼夜移图》。元僧中峰明本(1262—1323)为此画题跋云:过去唐代池州南泉普愿禅师(748—834)说我王老师(因普愿禅师姓王氏,所以自称王老师)修行不够用力,所以漏洞被鬼神看穿,他不知道鬼神是不便白天行动的,所以行踪就被南泉隐瞒过去了。相传宋妙峰住灵隐时,为四鬼所肩而出,若是王老师,未免又被他热瞒过去(即四鬼无法把他抬出灵隐寺)。一种是以欺骗神灵吓唬鬼怪,来显异惑众。今又被画家描绘出来,不知道还有比这更不要脸面的。
   文中提到的三位禅师。画面主人“妙峰禅师,刘氏子,世居彭城,后徙吴兴。年十三落发,其师教以经论,一览辄了大意。久而弃之。时佛炤唱道鄮山,师往参焉,于风幡话下悟旨。佛炤可以偈曰,今日与君通一线,斩钉截铁起吾宗。自是辩慧泉涌,然不以是自足。入武康庐妙高峰,壁坐十年,身隐而名彰,学者尊之。曰妙峰禅师,出世于台之慧因、鸿福、万年诸刹。退居臯亭刘寺者,又十年。其徒推迫不已,复领明(州)之瑞严、苏(州)之万寿、常(州)之华藏。次至灵隐,密迩于阙,轮蹄凑集,师掩户不闻,一无所将迎,公卿贵人或见之,寒温而已。会天童(寺)虚席,时郑清之(理宗朝宰相)秉钧轴(主政),谓非师莫宜居,因勉师行。师答曰,老僧年耄矣,尚夜行不休乎?郑公高之。师善于诱掖后进,未尝厉声色,然一经指授,无不心融神化,充然有得。相传,师住灵隐时,夜坐方丈,为四鬼裒出入,此与洞山宝事相类。得道人,时或有是,不欲章异以惑众,故讳而不言,中峰所谓,当时赖遇妙峰,若王老师,又作修行无力会也。将示寂,澡身趺坐,书偈云:来也如是,去也如是,来去一如,清风万里。遂逝”﹝1﹞。文中所提到的王老师是指“池州南泉普愿禅师(748—834),郑州新郑人,姓王氏。幼慕空宗。唐至德二年(758)依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贞元十一年(815)憩息于池阳,自建禅斋,不下南泉三十余年。大和初(828),宣城廉使陆公亘向师道风,遂使监军同请下山,大振玄纲。自此学徒不下数百,言满诸方,目为郢匠”。史称南泉,又称王老师。南泉趣事(或曰公案)多多。“上堂:‘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去也。’赵州(即南泉弟子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曰:‘和尚棒教谁吃?’师曰:‘且道王老师过在甚处?’州礼拜而出。师因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师曰:‘老僧居常出入,不与人知,何得排办如此?’庄主曰:‘昨夜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师曰:‘王老师(南泉自称)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什么被鬼神觑见?’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玄觉云:‘甚麽处是土地前更下一分饭?’云居锡云:‘是赏伊罚伊,只如土地前见,是南泉不是南泉。’)”﹝2﹞普愿修禅,崇尚率性而为,如同人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那样自然。所以文殊与普贤打架,他要各打二十棒,趁出院去也。因为他反对理、智(文殊司理德,普贤司智慧)较量高低。因为率性,不免会留有破绽,被鬼神觑见。普愿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普愿说我事先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你怎么知道我的行踪?庄主说土地通知我,和尚今日来。普愿感慨道,由于我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侍者不解,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什么被鬼神觑见?普愿回答说,我无法躲开土地呀,就像人不能不吃饭那样。妙峰持戒严谨,反对放浪不羁,所以行动谨慎,不事张杨。故中峰明本跋此画谓:“赖是妙峰,若是王老师,未免又作无力会也。”按中峰(1263—1323)系原妙高峰(1238—1295)的弟子,法名明本,号中峰。杭州钱塘人,俗姓孙。元代著名禅僧,与虞集、赵孟頫、冯子振等大官僚、大文人多有交往,并受到元仁宗、英宗、文宗三朝皇帝的敬重。圆寂后谥智觉。流传作品多部,“其言语文字,汪洋广博,为远近信向未有若师之盛者也”﹝3﹞。一幅画就涉及如此多的禅宗话头,可见梁楷对佛教熟悉的程度。他通过画把多名不同时代的禅僧联系在了一起。
   梁楷《四鬼夜移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今存梁楷《道君像》中恰有对于鬼世界的描述,画面左下角集中表现地狱的情形,岩洞露出铁门,洞的中间有火焰围绕的大汤锅,锅水沸腾中生出盛美的莲花。汤锅旁有一牛头荷锸厉鬼,弓手作揖,其身后有四个狼面厉鬼惊恐地注视着汤锅,脚下一蓬头散发狼面厉鬼跪伏在地惊视汤锅。都处在火焰之中。汤锅沸腾,但锅中没有煮人,而是生出莲花。表现的是《度人经》的场面。大汤锅中一道祥云升腾而起,托着一位着官服的士子,迎拜自上乘云而降的天神,想来是超度地下亡魂的。形象刻画极为生动,衣纹线条多以钉头鼠尾,劲挺有力。

[南宋]梁楷  道君像卷(局部)  25.9cm×73.7cm  纸本墨笔  美国翁万戈旧藏
   

    二
    无准师范与久能尔长老的交往,是八百年前的一桩跨国交往。我们先把两位禅师的履历简单介绍一下。无准禅师(1177—1249),系南宋首都临安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的住持。俗姓雍,四川梓潼人。九岁出家。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嗣法于破庵祖先(1136—1211)。为禅宗临济宗虎丘派巨擘,其影响远及日本。师范成名后,先在庆元寺(今浙江宁波)住持清凉禅寺,后又住持江苏镇江焦山普济禅寺,再住持清凉禅寺。最后于理宗嘉定五年(1232)奉敕住持临安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直至圆寂。无准师范禅师作为南宋后期皇家寺院的住持,影响甚大,徒众如云,对弘扬临济宗虎丘派禅学主张,功勋卓著。他不仅对中国禅学做出过杰出贡献,同时对日本佛教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以日本东福寺开山圆尔辨圆(圣一国师)为首多名佛门大德,陆续投入师范会下。同时,无准的中国门徒也有数人东渡日本,弘扬禅法。中日两国佛门交往,盛极一时。师范与圆尔辨圆功劳最大。日僧来华求法请益,不仅个人佛学修养得到极大提高,回国时还带回中国典籍、经卷、碑文、佛舍利以及各类艺术品。其中尤以禅月大师(五代贯休和尚)的罗汉像和各式高僧的画像即“顶相”,给予日本绘画以巨大深远的影响。“这些罗汉的容貌,颚长垂,耳长过肩,头颅凹凸,奇形怪状,充分发挥了所谓禅月式样。这批禅月大师的罗汉像对于日本后来的罗汉像画,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批罗汉像至今还珍藏在日本京都高台寺。“顶相赞大都是请宋朝画家画自己师家的顶相(即禅师的肖像),再请本人题上自赞,或请其他高僧题上赞语后带回国的。这种顶相赞来历清楚的最好的例子是藏在东福寺的无准师范的画像。这是该寺的开山圆尔辨圆入宋时师事杭州径山的师范时,请当地画工画的肖像,并请师范自己题了赞。”﹝4﹞
   可喜的是,这件作品及题赞,现在完好地保存在日本东福寺。画面师范倚坐禅椅,手持警策,神态安详,面容红润施以淡薄的阴影,身着皇家赐予的“金襕衣”(袈裟)色彩明快,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画面上部有师范自题:“大宋国、日本国,天无垠,地无极,一句定千若(诺),有谁分曲直。惊起南山白额虫(虎),浩浩清风生羽翼。日本久能尔长老写予幻质,请赞。嘉熙戊戌(1238)中(仲)夏住大宋径山无准老僧(最后一字漫漶不清)。”钤“无准”朱文印。此前一年(1237),师范应圆尔辨圆之请,特赠墨宝,其词曰:“道无南北,弘之在人。果能弘道,则一切处总是受用处,不动本际而历遍南方,不涉外求而普参知识。如是则非此国彼国,不隔丝毫。至于及尽无边香水海那边更那边,犹指诸掌耳。此吾心之常分,非假于它术,如是信得及见得,彻则逾海越漠,陟岭登山,初不恶也。圆尔上人效善财,游历百城,参寻知识,决明己躬大事,其志不浅。烛香求语,故书此示之。丁酉岁(1237)十月,住大宋国径山无准老僧上。”钤“无准”朱文印。
   我们从无准师范的顶相赞及墨宝题词,可以看出师范用“众生平等”的思想来处理国际师生关系是多么合体,没有流露出丝毫大国傲视小国的情绪,完全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与国外同行进行心理沟通。短短的几百字内涵却非常丰富,句句蕴含禅意,却通俗易懂。无准与辨圆不是一般的师徒关系,还牵扯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关系。辨圆圆尔于嘉祯元年(日本纪年年号,1235)入宋,至仁治二年(1241)回国,留宋六年,大都住在径山,师事无准师范。师徒分手,圆尔请老师题赞,无准不能不有所嘱托,不能不寄予厚望,但又不便于直白。“大宋国,日本国,天无垠,地无极”,是说身处三千大千世界,两国在佛国世界轮回中,都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一句定千诺,有谁分曲直”是说师徒二人分手时,为着弘扬佛法,曾暗自许诺(不一定用语言说出,眼神暗示,动作传递等),各自努力,不分彼此。这里的“曲直”不是对错的意思,而是区分的意思。“惊起南山白额虫,浩浩清风生羽翼。”这是老师用临济宗接引学生的“四照法”给圆尔以启示,希望他回日本后,发挥释迦牟尼“狮子吼”的威力,弘扬佛法,度化芸芸众生。临济宗虎丘派喜欢用“白额虫(虎)”比喻禅们高足,如虎丘派始祖绍隆(1077—1136),经多方努力,追随圆悟克勤禅师二十余年,当完全掌握克勤禅法之后,终于得到克勤印可,让他担任禅寺知藏(掌柜佛典图书),后又成为虎丘云岩禅寺的住持。当有佛徒对绍隆的能力提出异议时,克勤称他是“瞌睡虎”,意思说绍隆蕴含巨大能量,一旦爆发将惊天动地。在无准看来,圆尔已经不是“瞌睡虎”了,学成归国已是虎生双翼,只等发威了。无准对圆尔充满信任和期待,曾当面对圆尔说:“他日归本国,必于先涓滴处横起波澜,竖无圣幢,发挥吾道,须踵从上乃祖遗芳,永利未来际。”南宋淳祐元年(1241)四月,圆尔辞师回国,无准赠以密庵咸杰(1118—1186)的法衣合自赞顶相(肖像),一直送到山下﹝5﹞。
   果然,圆尔回日本后,不忘无准师的嘱托,努力弘扬佛法特别是禅宗之临济宗,受到日本皇家和上层的重视,在日本佛教界影响甚大。“圆尔回国后与无准师曾有书信往来。圆尔在九州崇福寺开法堂说法后,曾写信给无准,并附上‘上堂语要’。无准回信说:‘尝闻日本教律甚盛,而禅宗未振。今长老既能竖立此宗,当一一依从上佛祖法式。’圆尔主持东福寺后,又奉书及礼物送给无准。无准在回信中说:‘且知自崇福迁东福,住四名刹,安众行道,殊慰老怀。但凭么操守,力弘此道,使一枝佛法流布日本,真不忝为宗乘之人也。长老禅教兼通,又能践履,不患不殊胜,只贵始终一节,介然不改耳。’从无准这些话来看,他殷切希望圆尔在日本按‘佛祖法式’,即中国临济宗的宗旨仪规弘布临济宗。他虽然知道圆尔‘禅教兼通’,但仍暗示希望他专弘临济一宗。从现存材料看,圆尔虽未能摆脱‘兼修禅’的模式,但他已把重点放到传播临济宗方面,在他主持的寺院内开始按照宋地禅院仪规程序说法、行事。”
   无准禅师流传下来的书法墨迹,虽称不上大名家,但有相当的功力则是毫无异议的。用笔规范,书写苍劲有力,变化丰富。文中相同的字,都尽力写出变化,绝不雷同。说明他具备相当的书法修养。

[南宋]佚名  无准师范肖像及无准师范题赞


    三
   牧溪所画《蚬子和尚图》,又涉及到数名高僧。高僧法常号牧溪,为无准师范的高足、杭州六通寺住持。牧溪的画于元初流入日本,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牧溪的画对日本水墨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松猿图》《观音图》《竹鹤图》《松树八哥图》《柿子图》《渔村夕照图》《烟村晚钟图》等作品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其中《蚬子和尚图》画面上部有另一位高僧偃溪广闻的题款:“信手拈来,拖泥涉水,脏物现前,当面难讳。若无神前酒台盘,终不脱鬼家活计。住冷泉广闻题。”题款右边有“牧溪”朱文印,左边有三方朱文印、自上而下:广闻之印、偃溪、起於涧东。画面蚬子和尚右手持竹竿网鱼兜,兜内有虾(蚬子)在活动,左手提一只虾,昂头笑对手中虾,显出非常兴奋的神情。腰夸虾楼,腰系围裙,打赤脚,刚刚从河中网虾上岸的瞬间。笔法自由但颇流畅传神。下面我们先解释题款,再解释与画有关系的三位高僧即作者牧溪、题款的偃溪、被画的蚬子和尚。河中捞虾非常容易,抄子下去蚬子入兜,故云信手拈来,拖泥涉水自不必说。脏物现前,当面难讳,是说蚬子和尚每日以捞虾充腹,众人皆知,没什么可忌讳的。脏物可以理解为具体的虾,也可以理解为凡尘世之物。若无神前酒台盘,终不脱鬼家活计。这两句话较难理解,他涉及到蚬子和尚一段故事。蚬子和尚,人们不知道他是谁,行踪不定,游走于福建和四川,不蓄道具,不循律仪,唯披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虾蟹以充饥,暮则宿东山白马庙纸钱中。所以居民都叫他蚬子和尚。华严静禅师闻之,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中,深夜蚬子和尚归来,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蚬子遽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放手曰:“不虚,与我同根生。”严静禅师意在测试蚬子和尚的禅缘深浅,蚬子的回答令禅师满意,说两人的思路契合(同根生)。神前酒台盘就是供桌,有了供桌,供物自然会源源而来。自己的修炼,一切顺从自然。有了酒台盘不怕没供物,有了自身的不断修炼,不怕无禅缘。鬼家活计就是鬼把戏,人为制造某种效应,与顺其自然大相径庭。这两句题词明示人们,蚬子修禅源于本根,毫无造作痕迹。广闻的书法功力好生了得,行草书写,字字显出楷书功底,不飘不溜,力透纸背。

[南宋]牧溪  蚬子和尚图与广闻题款

    三个和尚即作画的牧溪、被画的蚬子及题词的广闻偃溪之所以能在一幅画上相遇相知,源于他们的心灵相通。他们都是属于率性而为又能随遇而安的人,蜀僧牧溪,法名法常,号牧溪。生在南宋末,他对苟安的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颇多不满,曾语伤权臣贾似道,遭到追捕,他被迫四处游走躲避。但佛门的宽待,生活倒也逍遥自在。蚬子的生活就更加自由了。广闻,福建侯官林氏的公子,家世业儒。但他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十八岁随季父智隆于宛陵(今安徽宣城县治)光孝寺出家。绍定元年(1228)应四明(浙江鄞县)主政胡公“以小净慈致之,历住香山、万寿、雪窦、育王、净慈、灵隐、径、乌八山。所至革弊支倾,广容徒众,道化大行”﹝6﹞。看来广闻也是一位不肯死守清规戒律的人。三个和尚合作,使画面内容大为扩充。三个和尚一台戏,要比一人的独角戏有声有色得多。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