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中国书画》“梦之色彩——当代女...
沈鹏先生最新代表作《沈鹏书自作古...
灼灼其华---长城书画研究院15人书...
《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年书法邀请...
木铎声中——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研究

宋代梅谱研究

宋代是梅花题材文学的创作繁盛期。“梅花最终上升为重要的文化象征,主要是由文学领域所造成的。宋代大批文人士大夫以赏梅咏梅为清雅,以徜徉梅林为风流,描绘和赞美梅花的诗词数量激增,梅花也逐渐成为文学特别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意象和题材。”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咏梅文学,在宋代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两宋之交则是此脉络的一个关键的节点。因为第一部梅谱—《范村梅谱》即出现于此时。

宋代咏梅诗的中坚力量是苏轼。当石曼卿写出“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时,即遭到苏轼的驳斥,苏轼的“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提出了“梅格”的概念,为后世咏梅、画梅艺术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此外,王安石、梅尧臣、曾几、秦观、黄庭坚、张耒、陈与义、范成大、杨万里、李纲、陈亮、朱熹、张镃、李缜、方岳、刘克庄、张道洽、周紫芝、文天祥、宋伯仁等诗人在梅花诗创作方面都颇具影响与成就。

宋代的梅谱有《华光梅谱》、《范村梅谱》、《梅花喜神谱》,赵孟坚《梅谱》。《梅花喜神谱》属插图纪传谱,《范村梅谱》属单纯文字的记物谱。另外据李日华《味水轩日记》载,其曾见“马远《梅谱》十八叶” 。这部《梅谱》据笔者推测当为以梅花为主题的册页,属技法谱。

《华光梅谱》

《华光梅谱》,自清代即定为伪托之作。余绍宋在《书画书录题解》中谈到“世传《华光梅谱》乃伪托之作” 。王世襄论到“《华光梅谱》,必前人录当时流传画梅之口诀,托名华光、补之所作(当时二人或本有歌诀,相传错脱,后人妄加增补,致有今本,亦未可知)……惟《梅花喜神谱》,仅有图谱,而无解说。以最早之画梅方法,恐仍当推《华光梅谱》。此书在梅花画法中之地位,与梁元帝《山水松石格》在山水画法中之地位等,而后人梅谱,因袭之者尤众。是以虽知其为伪托,亦不在摒弃之例也”。

《华光梅谱》起首即写道“墨梅始自华光”,“画梅别难”条目中出现两处“公曰”,似以他人的口吻归纳华光的画梅结论,目前认定《华光梅谱》为伪托之作,多是依据文本得出的结论。华光因为没有可靠的画梅作品传世,所以无法借助作品对《华光梅谱》进行分析。

扬无咎 题徐禹功《雪中梅竹图卷》

范成大《范村梅谱》

《范村梅谱》的出现,可以说是迎合了两宋之交文人追求风骨与气节的心理需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序、梅谱、后序三部分,在梅谱正文中,作者介绍了当时的十二种梅花。

范成大《范村梅谱》序:“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余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拆除之,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之,随所得为谱,以遗好事者。”

在此谱后序中“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一则”中有论:“石湖有园在居第之侧,号范村,所撰梅花凡十二种,每种为一则,盖据吴郡所产别业之所植者记之,非谓梅类止于此也。”说明此《范村梅谱》中所记录的十二种梅花,仅限于吴郡范村种植的梅花,当时梅花的种类实则远不止于此。

在《范村梅谱》的梅谱正文中,范成大介绍了十二种梅花:江梅(又名直脚梅)、早梅(及钱塘湖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又名黄香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蜡梅。

虽然此书严格地说属于园艺学著作,但是其“疏影横斜”式的梅花审美标准却影响深远,很多后世的画梅和梅谱撰写者多延续此种梅花审美观,加之范成大在文学领域的巨大号召力,使其后的梅谱对《范村梅谱》进行转录,如元代吴太素的《松斋梅谱》。

宋伯仁《梅花喜神谱》

宋伯仁《梅花喜神谱》是我国现今可见最早的木刻版画图谱。全书分上下卷,上卷绘100帧各具特色的画梅作品。《梅花喜神谱》中的百帧图谱,是根据花与枝的形态特点而命名。每帧仅简枝和单一花头,并配以五言绝句一首。

参考宋伯仁的生平经历,并没有绘画的师承,与艺术介绍,可见其绘画可能属于“自学成才”,《梅花喜神谱》一图一诗的编排方式也属于其自创。为了增强观者的印象,使初学者更易掌握花头的画法,宋伯仁将每种花头、花枝进行程式化的归纳,将花头比喻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每篇作品的题目就是花头的近似物。因为程式化的归纳,图谱中的梅花形象过于图案化,用笔稍嫌刻板。

《梅花喜神谱》上的题画诗、自序,全为宋伯仁亲作,其书法似楷非楷、似行非行,水平也甚是平平。在尚不强调文人画家诗书画印功力的宋代,还可原谅。

赵孟坚《梅谱》

与前几部梅谱不同,赵孟坚的梅谱实际是两首题画诗(题于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宋元梅花合卷》),宋末元初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有《赵子固梅谱》一文“诸王孙赵孟坚子固,善墨戏,于水仙尤得意。晚作梅,自成一家,尝作梅谱二诗,颇能尽其源委” 。

赵孟坚的《梅谱》认为华光到扬无咎为墨梅的正统,赞许其后的鲍夫人和毕公济,批评季衡和雪蓬,提出墨梅画派的“华光—扬无咎—汤叔雅”的统系问题。此种观点对后世的梅谱影响极大,很多花谱在撰写时将“华光口诀”“逃禅论”“汤叔雅画梅论”放于卷首,以表明自己的画谱、梅花为正统。

——整理自《中国书画》杂志社2013年第2期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