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中国书画》“梦之色彩——当代女...
沈鹏先生最新代表作《沈鹏书自作古...
灼灼其华---长城书画研究院15人书...
《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年书法邀请...
木铎声中——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研究

“书画同源”理论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中国画崇尚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可分为技法、风格、境界三个层次。可是当代很多中国画只有形,根本无内蕴可言,其实质为笔墨的苍白和空乏。中国画很玄妙,作为构成其最基础要素的笔墨,更是玄妙。同样的笔和墨,不同的人写出的点和线,内蕴差别非常之大,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感觉下写出的线条也会有天壤之别。这种玄妙、敏感、精致、内蕴丰富的线条对操作笔墨的画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国画创作所达到的高度是由画家对传统中国画经典挖掘的深度所决定的。深挖经典的过程主要是临摹和师造化,与古人相应、相通、相融的过程,也是锤炼笔墨、提炼笔墨的过程。而当代很多画家对待传统还没有深入下去,却总想着如何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结中国绘画史,为什么中国画在比如构图、外在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上能取得一些成功,而唯独在笔墨这一核心上的求新求变都失败了呢?一是由于中国画笔墨内蕴讲求的是澄怀观道、心无挂碍“自由”状态下一种心性的留露,因而在笔墨上创新本身违背了锤炼笔墨自然而然的原则。二是中国画的笔墨内蕴极具个性化,虽然在笔墨最后达到的高度上都会指向纯净、内敛、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都会走向“无心而自达”的“老境”,但在具体展现方式上各个不同,而且直指一个人的内心。

张俊东 鱼 35×23cm 纸本墨笔 2010年

中国书法和绘画历经近三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从笔墨锤炼到人生境界修炼为核心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如果遇到困境只能从自身内部去解决,借助外在任何思潮和形式都是外因,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或观念的简单嫁接与混合去拯救中国画是不可能的。所以当代中国画走出困境,必须也只能走笔墨之路。

绘画与书法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的造型功能,尽管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但核心不等于全部,如果只追求核心的笔墨而失去对具体景物的造型摹写,中国画也就“画将不画”了,过分重视造型和过分重视笔墨的极端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张俊东 葫芦 22×34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中国画家要补书法课

当代中国画家普遍需要补书法课,补书法课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气韵”问题。

当代很多画家经常讲:“我书法不行,题款题不好。”如果书法不好,不仅仅是题款题不好的问题,而是画中国画都很难深入下去。当代中国画家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总结20世纪中国画史我们会发现,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的书法水平都极高。

张俊东 澄怀观道 17×34cm 纸本 2010年

从某种角度上讲,如果想成为好的中国画家,首先要过书法这一关。没有长期的书法修养,长期笔法、墨法的锤炼,就很难有笔墨内美。当然,讲书法用笔是笔墨内美的基础和支撑还是表面了些,笔墨内美最核心的还是作者的品位、格调和人生境界。书法锤炼只是通过笔墨这一载体把人生的格调和境界高度凝练、抽象为点线表现出来,但书法用笔毕竟是基础和技法支撑,没有这一支撑,再高的人生境界和格调也表现不出来。

张俊东 花卉 22×34cm 纸本设色 2010年

写生应引起重视、摆上必修课日程

写生课是解决“形式”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是很重视写生的,而当代很多画家的创作不是到现实的真山真水中去感受,去师造化,而是躲在画室里面对古人留下的图示“拼积木”,其画面的生气和对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和真情实感是可想而知的。前文提到笔墨不是中国画的全部,如果过分依赖笔墨的作用,那将会真的走到吴冠中所说的“笔墨等于零”的境地。王鲁湘讲:“在中国画每一个大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客观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把山水画从一个沉闷的、僵化的、千人一面的局面向一个新的、有生气的、有活力的局面转变的手段之一就是写生。”所以不断补写生这一课,也许是21世纪中国画寻求创新、走出困境的一条道路。

张俊东 庭院小景图 34×68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提高中国画的境界和格调首先要提高作者的境界和格调

受20世纪之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一度受到批判、否定,甚至出现断层。很多当代画家的传统文化修养有限,在画作上落个简单的题目款和名字都不成书法,就更不用要求有什么文人情怀和风骨了。笔墨中有规律的东西,可以通过技法锤炼获得,但技法以外的很多东西需要去养。高境界、高格调的作品其实不是写出来、练出来的,而是通过读书和人生历练养出来的。

《芥子园画传》第三集序二中有一句话很精彩:“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以一日不养。……愈养则愈灵,愈灵则愈静……”其实笔墨中的内蕴是人的内蕴在笔墨中的自然流露。陆游认为:“汝如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陈衡恪在《文人之画之价值》中阐述:“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傅抱石则把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概括为“人品”、“学问”、“天才”三项。

在前人看来,没有学问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但古人强调的学问跟现在风行的学术有很大不同。学术这个词不是中国创造的,它是一种科学、一种技术。在学术中我们很难找到作者的影子,而中国古人一直强调的学问则不同。

张俊东 鸟 34×23cm 纸本墨笔 2010年

张大千论画:“作画如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一个成功而伟大的艺术家,自当具有高尚的人格……当时伟大的艺术家,全是重气节之士,人品高了,作品的气质也自然不同于流俗,所以任何种类的书全要看。”

但读书做学问的目的又不仅仅是积累知识、开阔眼界,重要的是涵养自己的气象、改变自己的气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书画审美要求“人书俱老”、“人品即书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些都是对人的要求,也就是说,书画作品的境界和格调其实是人的境界和格调的一种自然外溢和流露,人的境界不高也不会有高境界的作品产生。所以当代画家只有补上学问修养这一课,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格调,才会有高格调的书画作品产生。

——整理自《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3期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