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第17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隆重开幕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杨晓阳2019榆林采风作品展暨研讨会...
“天佑中华·宝相神威”钟馗主题邀...
青岛西海岸 “后疫情时代的艺术梦...
《中国书画》“一年之寄2020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近现代专题

吴玉如的艺术人生

◇ 田正宪

时间:2020-11-15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吴玉如先生13岁时所书扇面

吴玉如是公认的书法大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吴玉如与沈尹默就享有“南沈北吴”的美誉。专门介绍吴玉如的艺术人生的文章很少,还有很多人好奇地想知道吴玉如的书法是从哪里学来的,他的老师究竟何人。今天,可以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吴玉如的书法没有固定的师承关系,他的老师就是历代名家碑帖,从“二王”入,又从“二王”出,自始至终以“二王”为宗。吴玉如的书法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天禀以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勤勉。

吴玉如1898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出生在南京的一个没落的旧官僚家庭,他的本名是吴家琭,玉如是他的字,取《老子》中“琭琭如玉”之意。吴玉如还有一个乳名叫“淦”,则鲜为人知。原来,吴玉如小时羸弱,周围的老辈们窃窃私语,言恐其不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家里也给他算过命,称他命中既缺金又缺水,所以家里干脆给他取了一个“淦”字作乳名一下子就把金和水占全了。吴玉如生于戊戌年,在他早年出版的临《兰亭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枚带有小狗图案的“淦”字印章。

吴玉如先生早年所临《兰亭序》

吴玉如的祖辈都是做官的,祖父吴瞻箐是同治癸酉举人,曾出使朝鲜,出资在北京宣武门外建泾县新会馆,是袁世凯的幕僚。吴玉如的父亲吴彝年,在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创办的天津电报总局工作,后被派往吉林,担任过吉林电报局局长。受家庭“重学入仕”思想的影响,吴玉如幼年时就接受着良好的士族教育。6岁时便操觚写字,并能够背诵大段古诗文。祖父的一位朋友赵荊玉曾带着一把扇子求其祖父作书,年幼的吴玉如趁大人寒暄之际,抄起笔来,在扇子上写下“姜太公钓鱼”

几个字。因不会写“姜”,写成“江”,父亲发现后一顿责骂。他的祖父反而高兴起来,先赔偿了人家的扇子钱,然后骄傲地说道:“此我家宝马驹也。”或许自此时始,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生钟情书法的种子。66岁时,吴玉如回忆起这件事还写了一首诗:

岁朝红染墨痕新,癸卯临为重六人。
六岁涂鸦发祖笑,白头身世果何因。

吴玉如10岁时,父亲离职,随即全家迁到天津,吴玉如入天津新学书院读书。每天去学校读书之前,总是叮嘱家人为他研好墨汁,生怕放学以后再研磨耽误了练习时间。在祖父和母亲的指导下,吴玉如练习书法一丝不苟、中规中矩,寒来暑往,持之以恒,自然有了长足的进步。每逢寒暑假,更是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写字上。他当时找了一块大方砖,炊帚一柄,每天蘸水在砖上写径尺大字一小时,坚持练习三四年,所以后来写擘窠大字,一点儿也不犯愁。到十二三岁时,吴玉如写小楷、行书已具有相当功力。13岁那年,吴玉如母亲的生日来临,吴玉如用洒金折扇,一气呵成,写下了簪花格小楷,每字仅有半厘米大小,字迹工整,布局匀称,一篇苏轼的《石钟山记》跃然纸上。如果不是知根知底,根本看不出竟然出自一个13岁的孩子之手!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吴玉如墨迹,其书法天赋已见端倪。这一时期,吴玉如主要在苏东坡的大字《丰乐亭》《醉翁亭》等碑下了很大功夫。
1913年,15岁的吴玉如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分在一个班级,又与周恩来同为学生组织“敬业乐群会”成员,周恩来任智育部长,吴玉如任演说部长。吴玉如中学时的志向便是读书,当时写下了一首器宇轩昂的诗,便是最好的例证:

何来小子太癫狂,把笔不曾顾四方。
识得读书真理在,轻他南面不为王。

吴玉如的母亲说过:“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放学归来,自晚饭前即伏案作字,有时入神忘倦,临池彻夜,举头天已破晓。”
吴玉如在南开中学读书两年半,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班,后转入朝阳大学。因父亲吴彝年突然病逝,吴玉如不得不退学丁忧在家。

此后,他曾参加了上海国文函授学校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作诗作词,留下了大量习作墨迹,并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那时的吴玉如观看了唐、宋两朝有名书家的字,非常羡慕,自己心摹手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得到他们的神理。从此,就由写苏轼改成写黄庭坚、赵孟頫、李邕等诸家的字,其中受黄庭坚影响最深,有黄庭坚笔意诗稿存世。直到40岁,其大字行草仍具黄庭坚的风貌。

吴玉如的书法回归“二王”,其书法成就的形成始于他去哈尔滨以后,也就是20岁左右。因生活所迫,他独自一人远赴哈尔滨谋生。在哈尔滨的十七年时间里,是吴玉如取得书法成就的黄金时期。

东北地区是吴玉如父亲为官之地,吴玉如是投奔其父亲好友傅强的。傅强是中国司法专家,时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外交部特派吉林交涉员。吴玉如到来时,傅强已经接到新的任命,正准备赴京,于是就把年轻的吴玉如托付给了好友马忠骏。马忠骏时任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办兼东省特别行政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在马忠骏的栽培下,吴玉如在哈尔滨度过了十七个春秋。马忠骏隐退后,建私人园林—“遁园”,并创办“松江诗社”,东北各界名流经常在此雅集,吴玉如则如鱼得水,有机会与当时包括有“吉林三杰”之称的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禄在内的诸多名家吟诗作赋、研究古碑古帖。林纾、张朝墉、张伯英、钟广生等都是当时马忠骏的座上宾。马忠骏将这些雅集诗作整理出版成《遁园杂俎》,其中有不少吴玉如的诗作。

20岁至30岁是吴玉如在书法上奠定基础的十年,为追溯“二王”、发展行草铺平了道路。他的小楷最得力于《黄庭经》,对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也下过苦功夫。在二十岁以前就写《黄庭经》的小楷字,兴之所至,有时候写了通宵,尤对《十三行》有很深的钻研。他的大字楷书得益于对《张猛龙》《崔敬邕》《郑文公》《司马景和妻墓志》深入的临摹钻研,能够由似到不似,遗形取神,确有收获。对于《元略墓志铭》最为喜爱,用笔结体都符合“二王”行草的规律。他推崇《龙藏寺》为隋碑之最,上接北魏,下传初唐。他认为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是他的最高造诣,超过《化度寺》和《九成宫》的成就。吴玉如还在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上下过相当功夫。至于李北海的行楷,他认为以《麓山寺》为冠。他把《李秀碑》《李思训碑》化在自己的手腕以下,运用挥毫,并且总结出李北海是用“二王”行草和北魏笔法融合而成的。

吴玉如书法由酷爱苏轼、黄庭坚转向了王羲之、王献之。他认为,苏、黄的字并非不好,只是不适合初学者。吴玉如果断地将他的书法研习方向回归“二王”,并进行了一丝不苟的临帖。在他看来,临帖必须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儿马虎。初临,还必须追求“极似”。临帖,是一个苦差事,懒人做不了,非勤奋达不到临帖效果。太聪明的人做不了,他们往往在临帖的苦难过程中寻找“捷径”,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笨人同样干不了,他们往往扎进古人的碑帖里单纯地下苦功夫、笨功夫,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进行消化、过滤和吸收,往往“事倍功半”。吴玉如是那种既聪明又肯下功夫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玉如在这段时间,临池不辍,进步极快,很快出版了临习之作—临《兰亭集序》。

年轻的吴玉如在楷、行、草三方面成就是并驾齐驱的,小楷成熟早于行草。吴玉如书法的飞跃是在1931年他在莫斯科完成的“三部曲”为标志的。


1930年,吴玉如随同莫德惠、刘泽荣出使莫斯科,生活极其清苦。他常以书法消遣,先后完成了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临摹及草书《离骚》抄写,后来被称为“莫斯科三部曲”。此时,吴玉如小楷已入化境,至今成为书法学习者的范本。草书虽够不上老辣,但结字十分准确,用笔自然流畅、游刃有余。这三个代表作是吴玉如的用心之作,也是吴玉如经历了爱妻卢琴姮英年早逝、发妻傅孝实仳离之后,献给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马忠骏之九女儿马淑蕴的礼物。

“九一八事变”后,吴玉如携新婚妻子入关,定居天津。在哈尔滨十七年的历练中,吴玉如诗词、书法艺术日臻成熟,吴玉如在诗坛、书法界已经名噪一时。

回到天津后,吴玉如为衣食奔走京、济、宁、沪、杭等地。其间行书由苏轼、赵孟頫而转向李北海、米芾,进而学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诸家临摹《兰亭序》,尤其对《麓山寺》《法华寺》《方圆庵记》《圣教序》用功最勤;大字楷书除学宗《九成宫》《夫子庙堂碑》之外,对北碑《崔敬邕墓志》《张黑女墓志》,尤其是《元略墓志》用功最多;草书对孙过庭《书谱》推崇备至;篆隶上自《散氏盘铭》《毛公鼎》,中及汉隶,下至邓石如、赵之谦,皆有所临摹。

早年出版的吴玉如先生所临《兰亭序》

1935年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邀请吴玉如担任南开大学商学院国文教师兼经济研究所秘书。1938年,准备去昆明西南联大任教。途经重庆拜谒张伯苓先生,被老校长执意挽留,任参政会秘书。此间除了一些诗词手稿外,没有更多作品存世。
1939年秋,吴玉如因不愿加入国民党,在蒋介石约见前两天以天津水患,母亲无人照料为由绕道缅甸、香港,遄返回津。从此他深居简出,并不再使用自己的常用名“吴家琭”,以其字“玉如”为用,以字行于世。此间,吴玉如杜门谢客,潜心临写篆隶,其大量临写作品自认为不够成熟,“大匠不示人以璞”,就连自己的长子吴小如恳请留一件作为纪念都未曾答应。
吴玉如认为中国的方块字是由占卜甲骨发展到金文石刻,又发展到小篆的,再由小篆发展到隶书楷书,从而繁衍出行草书的,不能武断地割裂成南北两派—南帖北碑,把汉魏与“二王”书法对立起来。吴玉如的篆书金文,小篆是从邓完白,而不拘泥于邓完白的结体,金文名器均曾涉猎,认为清人杨沂孙的金文比较高超,吴大澂虽有工力,可是神韵较差。他主张写小篆不写《说文》以外的字,金文借字,要有根据,不要以小篆的笔法写大篆。隶书方面,他开始写汉碑,即临《史晨碑》《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以后又写《华山庙碑》《石门颂》等碑。结合邓完白笔法,他的隶书很有吴让之的风格。他赞成郑簠(谷口)的八分字,能够以草法写隶书,不拘于古人面貌,别有创新,并且主张从隶书中汲取楷法、草法变化之机,有利于书法艺术的提高与创新。

1942年秋,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为期两周的书法展。展品共约三百余件,真草隶篆行诸体皆备,大有擘窠,小有蝇头,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其后,荣宝斋、梦花室、云山国、佩文斋等七家联合为吴玉如定出书例,其价不菲。

1943年,吴玉如受聘于天津工商学院国文系,后改为津沽大学,任国文系主任,并延请裴学海教授训诂,寿石工、俞平伯授诗词,华粹深授戏曲,皆一代知名学者。1951年,因与校方负责人发生龃龉,毅然辞职。自此年始,以“迂叜”为号。同年,与妻子马淑蕴离异。

失去工作和家庭的吴玉如,以教家馆和鬻字为生,后为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所等点校古籍。1958年,参加了《辞源》修订工作,负责词条的编写。1957年,吴玉如准备举办第二次个人书法展,精心创作了各类书体作品二百余件,惜受当时形势变化影响被迫取消。此间的代表作有《三体千字文》《魏书千字文》。《三体千字文》小楷整饬之中充满灵动,行草酣畅淋漓、挥洒自如而极具规范。《魏书千字文》不拘泥于一家一碑,若赵?叔之独出己貌。1962年,张伯苓先生夫妇合祔,吴玉如用魏碑书体撰写的碑文亦是经典之作,文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字成为后来的南开大学正式公布的标识系统中的字体。

吴玉如先生18岁诗稿
吴玉如先生《雨霁园中即景》及83岁时所书跋语
吴玉如先生拟黄山谷笔意诗钞


吴玉如对于行草书钻研最深,造诣最精,用笔结体得“二王”之神妙,集历代行草书家之菁华于腕底,运筹自如,别开新面。他先由《兰亭》与《圣教》入手,对于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陆柬之、赵孟頫诸家所临的《兰亭》摹本,均有深入的探讨。吴玉如将各摹本的优字、劣字逐一比较,选优学用,从而写出自己风格的《兰亭》。对兰亭字的放大书写,除去元代赵孟頫写过五六寸的大字以外,吴玉如写有十七厘米见方的《兰亭序》全文大字,可与其相媲美。吴玉如对《圣教序》研习也是很深的,是研究行草书布白的最佳示范。运用活了,行草书就造成一个新的意境。吴先生就是用“二王”的行草气韵,迸出了自己的旋律,自成一格,高雅超逸,洒脱空灵,沐晋唐之风,寓朴茂于韵秀之中,显凌厉之于骨气内,使人惊服。

吴玉如认为,行草书是书法的准则,它能够指导各种书体研究布白,研究阴阳揖让,研究一点一画的适当恰好,提高一幅字、一行字、一个字的适得其当。他主张把王羲之的《触雾》《丧乱》《孔侍中》《二谢》等名帖放大临写,求其神韵,师其内涵。他还把唐宋元明诸名家的妙字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以内,众妙咸集。章草方面,他认为必须学《出师颂》的浑厚和明人宋仲温的超脱,不可扁同竹片,缺少圆笔作骨。

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吴玉如没能逃脱“十年浩劫”的厄运。1967年,吴玉如被抄家,万余卷藏书及碑帖化为灰烬,其中包括一些罕见的孤本、善本。这一年吴玉如以干支纪年“丁未”二字冠顶作一联:“丁叔末,肝胆轮囷,不逐波流成俯仰;未殂谢,心田活泼,庸因老困便颓唐。”直陈在乱世之中的苦闷及不甘颓唐的心迹。

这一时期,吴玉如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全部被堵死,没有古籍点校,没人买字,没了家馆,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此时的吴玉如敞开胸襟,只要有年轻人喜欢读书的,毫不保留地给他们讲,只要有喜欢书法的,毫不吝啬地为他们写。要知道吴玉如当时连起码的纸墨笔都买不起,学生们拿来什么,就用什么写。

在六十多个艺术春秋中,吴玉如与当代许多文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之间的交游也留下了不少佳话、名篇:《北云集》中收录了林宰平赠吴玉如的诗若干首,在《吴玉如诗文辑存》中同样收录了吴玉如赠林宰平的一些诗;吴玉如担任津沽大学中文系主任时,张伯驹为吴玉如介绍了多名知名学者到天津任教,两人除了填词作诗外,还经常手谈,切磋棋艺;俞平伯自拟一副对联“欣处即欣留客住,晚来非晚借灯明”,请吴玉如书之,吴玉如将“住”改为“处”,俞平伯看后甚喜,说“虽一字之差,更为妥贴”,两位老人唱和诗作更为多见;顾随与吴小如因京剧结缘,随即与吴玉如成为挚友,吴玉如有《和顾随》七律四首;叶圣陶与吴玉如除了相互唱和的诗作外,还有不少往来书信,吴玉如去世后,《迂叟自书诗稿》出版时,叶圣陶题写了书名;启功尊称吴玉如为“吴老伯”,中国美术馆举办吴玉如书法展,启功题写了展标,并恭敬地写下“启功拜署”四个字。此外,吴玉如与寿石工、邓散木、高名凯、许姬传、马万里等一代名家还有许多讲不完的故事。

吴玉如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培养出很多著名文学者和书法家,如1958年版《辞源》修订主编之一刘叶秋、文史专家卞慧新、文物鉴定家刘光启等。李鹤年、严六符、黄寿昌、单体乾、杨鲁安、欧阳中石、陈骧龙、张洪千、陈连羲、陈云君、尹连城、韩嘉祥等书法家更是不胜枚举。

吴玉如的晚年生活十分窘迫,几乎濒临绝境,在老友章士钊极力劝说下,致函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直接关注下,他被聘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特别顾问,每月有了六十块钱生活费。后来天津文史馆接纳吴玉如为文史馆员,又发给他六十元工资,吴玉如毅然退掉了图书馆的生活费。

改革开放后,吴玉如迎来了新的春天。他欣然写下了一副对联:“幽竹尽怀太古致,春山咸似少年人。”
晚年的吴玉如为了促进中日书法,拖着重病的身躯,坚持为来访的日本书法参访团讲解《书谱》,并做书法示范,他说:“决不能让日本人取笑我中华无人。”

1982年,张大千将迎来八十寿辰,在台湾的蒋经国先生将为其祝寿。4月23日,吴玉如挥笔写下了“炎黄子孙盼统一—遥寄张大千”几个大字,刊载在《人民日报》。5月8日,吴玉如住进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8月8日,吴玉如与世长辞。

吴玉如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生淡泊名利,是真正的鸿儒大隐,始终保持着文人本色,维护着文人的尊严,秉持着“二王”法钵。有人把吴玉如称为被低估的大师,其实未必全面、准确。《吴玉如全集》编委会经过两年的辛勤工作,共计十八卷的《吴玉如全集》编辑工作基本结束,此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和天津市出版基金的双重资助,将于2021年上半年问世。《吴玉如全集》容纳了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三千六百余件。《吴玉如全集》的出版,将会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带来一个完整、全新的吴玉如,也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研究吴玉如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资料。

(作者为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吴玉如艺术馆馆长、《吴玉如全集》副主编)
责任编辑:刘光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12050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