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第17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隆重开幕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一年之寄——当代中国名家作品邀...
《中国书画》主办“弘扬沂蒙精神 ...
《中国书画》“花鸟友于”当代青年...
让艺术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艺...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古代作品

沙滩文化书画专题

    主持人按语:遵义是晚清贵州文化的重镇,而遵义沙滩则是这一重镇的核心。沙滩是遵义新舟镇一个村落,因其地处乐安江畔,江中有沙滩,故得此名。沙滩文化的源流,可溯至嘉庆间黎安理任山东长山知县时,随带其子黎恂、黎恺离家赴任,开阔视野。黎恂中进士后,在任浙江桐乡知县期间,搜籍访书,购回遵义,根植了沙滩的学脉。郑、莫、黎三家互结姻亲,互为师友,砥砺学术,交游唱和,渐而形成独特的学人群体,成为黔中学术文化高地,最终成为晚清中国地域文化圈的重要代表。沙滩文化圈中,尤以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三人成就最大。本期四篇文章,皆是从书画艺术的角度来窥视沙滩文化的另一个侧面。郑珍长于诗文,为晚清文坛翘楚,著述丰伟;莫友芝一生五试不第,乃绝弃功名,游幕潜学,搜籍访碑,发覆穷源,终成一代硕儒;黎庶昌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家,出使日本期间,搜得中土久佚图书,披沙拣金,集成《古逸丛书》,嘉惠学林,功莫大焉。本期呈现给读者的沙滩学人书画研究的系列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观照了晚清贵州的学术文化与艺术生态,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进一步去感受学者书画的况味与境界。

时间:2019-09-05 09:30:00 | 来源:中国书画


莫友芝家族书法
◇ 朱良津

[清]莫友芝  隶书节临曹全碑  纸本  贵州省博物馆藏
释文:童龀好学,甄极毖,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养季祖母,事继母,先意承志。厚甫二兄察书。友芝。
钤印:友芝私印(白)?郘亭眲叟(白)

    贵州遵义市沙滩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学者,其成就涉及广泛,著述丰厚,表现出在经学、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地理学、天文学、农学、医学以及翻译诸多领域的较高造诣。与沙滩这个美丽山野村落关联的这一学术文化现象,被称为“沙滩文化”。这个文人群体,在他们的学术造诣之外,其中多位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从流传的翰墨丹青中足以印证。本文旨在评介沙滩文人群体中的莫氏家族书法。论及这个家族的书法,以莫友芝在他的家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故笔者以论莫友芝书法为主,兼及其他家族成员的流传书迹。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聂叟。在莫友芝家族中,他的父亲莫与俦,兄弟莫庭芝和莫祥芝,以及他的第二个儿子莫绳孙,皆为饱学之士,且是书法高手,均有书法作品流传下来,能够给我们展示出这个家族的整体书法面貌。
    从莫友芝的好友张裕钊的《莫子偲墓志铭》,黎庶昌的《莫征君别传》这些文章中可以了解到,他3岁能识字,7岁便在父亲的指导下读《毛诗》《尚书》《诗经》《礼记》等书。17岁考取秀才,21岁中举人,但后来三次赴京应考,最终未中进士。对其人生经历有较大影响的人物是曾国藩。1847年,他在北京琉璃厂与曾国藩邂逅,后来有较长的时间是在曾国藩那里度过的,为其幕僚,从事整理收集古书版本、文稿之类的工作。在曾国藩的诗文中,可见他们之间的朋友之谊。尤为值得提到的是,在他去世后,曾国藩祭奠的挽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人。”短短几十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和景慕之情。莫友芝一生几进北京,又游历江淮,并有为期不短的时间在人文荟萃的吴越之地度过,对于他能成为清代在本土之外为数不多的声名远播的黔籍文化名人是起到极大作用的。这个经历也是他成为清代贵州对外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的重要因素。在曾国藩幕府期间,他结识如俞樾、王闿运、李善兰、戴望、汪士铎、张裕钊等,高才博学,著述斐然的名儒硕彦,对其学问的提升当有积极的作用。进入晚年的莫友芝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对古书版本的研究上,搜集散失的古书,浏览和查访珍贵的刻本。他还在当时的著名出版机构,如江南书局、金陵书局、扬州书局从事选订、校勘工作。他的目录学专著有《郘亭知见传本目录》十六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郘亭书画经眼录》四卷。他是我国古籍版本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除版本目录学的研究之外,在研究古书词义的训诂学和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声韵学方面,有《韵学源流》一卷、《声韵考略》四卷。在历史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与郑珍共同编写的《遵义府志》。二人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八十多万字的著作。这本书因为所收集的资料十分翔实,审核非常精细周密,早被誉为我国八千多部地方志中的一流作品。在文学上,尤其是在诗词散文的创作方面,他曾把自己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咸丰元年(1851)的诗作四百余首,印成了《郘亭诗抄》六卷。后来其子莫绳孙又将他的遗诗汇刻成《郘亭遗诗》八卷。他的散文有六十余篇被编为《郘亭遗文》八卷。这些学术成就与他的书法传世作品并存,显现着他的多才多艺。1871年,他在扬州收集《四库全书》残本时去世,由他的弟弟莫祥芝及其次子莫绳孙于翌年,送灵柩归葬贵州遵义青田山麓。
    叙述他的各项学术成就,只是想说明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与其所具备的学识和文化素养、与博览群书联系起来的。谈到莫友芝的书法,笔者不妨先说明一下他所处时代的书法风尚,这样我们对他的艺术成就会了解得更清楚。今天回头去审视清代的书法艺术,所呈现的状态应该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齐头并进的。从理论研究方面讲,有两位最著名的理论家兼书法家阮元和包世臣。前者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后者的《艺舟双楫》,在当时为人们寻觅碑刻、开辟书法新天地构建了理论支撑。从理论上,对当时人们热衷于学习碑刻书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创作实践这一方面而言,可以说学习碑刻成就的大师辈出,流派纷呈,出现了书法史上称为“碑学天下”的时代。由于人们在当时到处寻觅碑刻,从地下发掘出来了大量的古碑和带文字的古器物。碑和器物上的字大多是篆字和隶书字,所以特别引起了书法上,隶、篆这两种书体创作的大兴盛。在这两种书体上,有成就的书法家特别多。莫友芝身处那个时代,由于时风流尚的影响,他的书法成就带有浓重的时代特色,也主要体现在这两种书体方面,但他的创作却不局限在这两种书体上。从流传下来的作品丰富多类看,他是一位各种书体都擅长的书法家。我们不妨举一些实例,笔者在文中所列的莫友芝作品及其家族成员的墨迹,皆为贵州省博物馆的珍藏。
    他的《楷书明远乐府诗横幅》,看上去有唐人欧阳询的楷书面貌,另外还糅合了北朝碑刻楷书的特征,显现出他取法多方。从字形上看,他写的算是一幅大楷。另外,他还有件小楷书作品,是一件比较长的手卷,从落款上了解,手卷内容是他书写赠送给别人的几首自作诗,这件在书写上感觉就要自由得多。严格地说,这幅有些行书的连带笔意,是一件行楷作品。看得出来,他在写的时候没有去刻意模仿哪家的风格,融合那些人的面貌,要放松得多,充分地自由发挥,因而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彰显。贵州现代著名的书法家陈恒安先生评这件行楷诗抄为“精品”。关于他的行书墨迹,就笔者的所见而言,严格意义上的作品并不多。有人评说他是以魏入行,用北碑的行笔方法来写行书,这是他的行书特点。他的行书多半是用来写他的诗稿、信件和在别人的作品上题跋。有一件行书墨迹是他写给其弟的家书,可能目的在于叙述弟兄情意、家中诸事,没有打算让对方把信当书法作品欣赏,书写时不是处在书法创作的状态中,随意而为,轻松自如,反而别具风采。
    对于莫友芝的隶书,历来人们都认为成就很高,确实呈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他的隶书作品,在其流传墨迹中,所占比例较大,让人们看到的概率高,留下的印象深刻。清代在隶书上有成就的名家,一般都是对汉代的隶书碑刻认真学习过,下过一番功夫的,莫友芝也是如此。细细地分析他的隶书风格承袭渊源,他吸收了汉代碑刻、摩崖中的《张迁碑》《史晨碑》《乙瑛碑》《西狭颂》《石门颂》,通过学习这些碑石上的刻字风格,他的隶书作品变化多端、风貌歧出,有雄浑壮阔的,也有方劲古拙的。属于前者的典型例子,有五个大字榜书“荡胸生层云”的横幅,那字给人的感觉一如所写的内容,气势很大。而属于后者所指的那类作品,则有一副对联,上书“中含太古不尽意,正是春容最好时”。这幅字的架构,同样让人感到气势很大,间架疏朗,行笔朴拙,含蓄而不锋芒外露。他还有一件《隶书司马相如封禅颂屏》,共四幅。还有一件《隶书汉乐章册页》。这两件都是用隶书抄写古人文章的作品。如果说榜书横幅和对联在书写时,莫友芝是在展示自我,把自己在前人那里学到的消化后,根据自家的领悟再行创造,写出最具个性的作品,那么后两件则可以让我们看得到,他的字中具有上面提到的他学过的那些汉碑的影子。
……
(未完)


(详见《中国书画》2019年第9期“古代作品”栏目)
(作者单位:贵州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刘光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