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梦武汉情”首届中国书画大赛...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书...
《中国书画》杂志社成功举办第二届...
龙瑞王永亮山水画作品展在江苏常州...
首届艺苑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京举...
  推荐阅读
书画同源
明治世废汉字议
临书一得
尤伦斯走了,股票来了
无私的捐赠 永远的奉献
  下期预告 更多>>

 
 

古代作品

王原祁画学思想的笔墨论

笔墨是文人画形式美的核心,历来受到文人画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历代画家、理论家留下了诸多精彩论述。董其昌曾言:“以景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清代前中期的山水画多崇尚笔、墨相融,王原祁直接继承了乃祖王时敏的审美观念,认识到笔墨独立的审美价值,认为它是绘画的本质所在,也是绘画之所以区别于真山水的原因。

[清] 王原祁 仿倪黄山水图 96×45cm 纸本设色 1710年 上海博物馆

与前代画家力求追摹自然不同,王原祁有意识地把绘画与真山水拉开,因为真山水无笔墨,而绘画有之。在他看来,求笔墨必须从古人作品入手,向上研求。而且,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笔墨形式,能加以熟练灵活的组合运用,作画不是再现自然之美,而主要在追求毛笔、宣纸与浓、淡、干、湿等多种墨法结合而产生的材质与技巧结合之美,画面黑白块面与结构经营之美,形成了重笔墨的形式主义倾向,更大程度上显示笔墨独立的美学价值。当然在长期的实践中,王原祁对笔墨之道有着深刻而独到的体悟:“用笔忌滑、忌软、忌硬、忌重而滞、忌率而溷、忌明净而腻、忌丛杂而乱。又不可有意着好笔,有意去累笔,从容不迫,由淡入浓,磊落者存之,甜俗者删之,纤弱者足之,板重者破之。又须于下笔时,在着意不着意间,则觚棱转折自不为笔使。用墨用笔,相为表里,五墨之法,非有二义,要之气韵生动,端在是也。”

[清] 王原祁 仿倪瓒山水图 64.3×42cm 纸本墨笔 170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用笔“七忌”,实为南宗“正道”在画理、技巧上的要求;至如存、删、足、破的对象和指向,也令人信服;而“要之气韵生动端在”一语,更是画学最直接、最根本的破的之论。

王原祁《论画十则》的首则以“六法,古人论之详矣”开头,虽自谓重点传授经营位置及笔墨设色大意,终因“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故其论笔墨以“要之气韵生动端在”赅括。

己丑(1709年)中秋,王原祁为陈七作《仿梅道人图》,题曰:“笔不用烦,要取烦中之简;墨须用淡,要取淡中之浓。要于位置间架处步步得肯,方得元人三昧。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其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未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

显然,在王原祁看来,用墨学元人,也应懂得命意所在,得其气韵。所以,王原祁特别强调作画作画“意在笔先”,认为“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于此留心,则甜、邪、俗赖、不去而自去矣”。他评价元人风格,看中的首先也是“意在笔先”:“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正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在深参而自会之。” 所谓“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可见王原祁既重立意、又崇敛约而抑恣肆的画学思想。在这里,他还将“藏锋”推及风格,“化浑厚为潇洒”即变董巨宗风,“变刚劲为柔和”则似指改南宋之习,而“藏锋”而出元人自家面目,这是王原祁对元人笔墨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清] 王原祁 草堂烟树图 84.5×43cm 纸本设色 1714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用笔用墨的具体方法,据其学生温仪回忆,王原祁如此认为:“勾勒处,笔锋须若触纸背者,则骨干坚凝。皴擦处须多用干笔,然后以墨水晕之,则厚而有神。”

关于用笔用墨,王原祁则提出了一个“毛”的概念,张庚认为王原祁是提出这个名词的第一人:“麓台云:‘山水用笔须毛。’‘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则气活而味厚。石谷云:‘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若出一律,则光矣。’石谷所谓‘光’,正‘毛’之反也。钱野堂亦云:‘凡画须毛,毛须发于骨髓,非可以貌袭也。’此皆论画精言世人,知之者鲜矣,亦山之病未免坐此。” 细察“毛”字,虽貌似单纯,然十分丰富。这个生动而形象的词汇,包含着王原祁对于笔墨的深刻理解。综合王原祁其他论画文字,所谓的“毛”是指笔墨的表现要有变化,可归纳为如下几层意思:一、不滑不光,松秀而有层次;二、生拙古朴,坚凝而有厚度;三、浓淡得宜,干湿互补,浑厚苍茫而有一种毛茸茸和充满生命力的感受。

在王原祁看来,作品具有“毛”的效果,才可免于刻露板滞之弊,而达“气韵生动”的目的。诚如上述,在这里,王原祁反复强调“墨须用淡”,“多用干笔”,因为只有干笔淡墨,或曰渴笔俭墨,将笔锋触及纸背,由淡而浓,皴而擦之,才能形成一种毛而重、松而秀、苍而润、浑而厚的笔墨效果。事实上,王原祁善用重墨、积墨的高手、妙手,往往积墨渴笔层层叠加,多次皴擦,复施以水分较多的淡墨或淡色进行渍染,后焦墨点苔,笔路清晰而又浑厚,于精微中见浑拙,于苍茫中见通透。

——摘录于《中国书画》杂志2012年第3期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合作网站$}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