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艺术家 |展览 |培训 |画廊 |读编往来 |投稿 |订阅杂志 |联系我们
用户:密码: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中国书画》全国各地代售点
山高为屹——《中国书画》杂志社书...
《中国书画》中国道释人物画作品邀...
《中国书画》“梦之色彩——当代女...
沈鹏先生最新代表作《沈鹏书自作古...
灼灼其华---长城书画研究院15人书...
  推荐阅读
  下期预告 更多>>

 
 

古代作品

清代“擘窠大字”兴起论

[清] 伊秉绶 隶书翰墨烟云五言联 纸本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书法理论家费瀛(生卒不详)有《大书长语》存世,其中从正心、识字、师授、心语、通变、结构、真态、神气、乘兴、贵熟、署书、堂匾、绰楔、鉴定、镌漆、原古、客问、纸说、笔说、墨说、砚说等二十一个方面对大字进行详细论述。费瀛不仅是历代大书的总结者,而且还是后代大书的首倡者。然而,费瀛所期望的大书的繁荣并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亲眼目睹,正所谓“夫以篆、隶、小楷著名,代有其人,鲜克工署书者”。欣慰的是,费瀛谢世后不久,历史进入清代(1636~1912年),“擘窠大字”真如费瀛所望,繁荣发展起来。

清代“擘窠大字”的兴起有诸多原因,其中包括匾额楹联兴盛、碑学兴起等多个方面。

清代皇家匾额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制之丰富达到历史高潮。清代士宦乡绅商贾悬挂匾额之风气历代所无法比拟。清代文人墨客挥毫泼墨遗存匾额之状至今可观。匾额题字,非大字不能善其事,非大字不能状其势。显然,“擘窠大字”兴起顺应了匾额题字之需。

与清代题匾之风相匹配的是楹联的兴盛。南怀瑾在《诗的人生》中指出:“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楹联兴盛之状。《楹联丛话》记述曰:“楹帖肇自宋、元,于斯为盛。”当时是,“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恭值翠华临莅,辄荷宸题;宠锡臣工,屡承吉语。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敶。海内翕然向风,亦莫不缉颂剬诗,和声鸣盛。楹联之制,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楹联兴盛带动大字楹联书法创作。《清稗类钞》艺术类就记载了翟草田用大字书写楹联的事迹,曰:某年,客金陵,李仙李殿撰之孙往访,乞书家祠联额,字高五尺余,联字亦二尺,挥汗立就,气如龙虎。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还有很多,具体可见梁章钜《楹联丛话》。

[清] 杨守敬 隶书河汾宛洛五言联 纸本

清代“擘窠大字”兴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碑学的产生。提到碑学,不能不提到阮元。阮元曰:“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善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又说:“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 在阮元看来,南派之帖派书风不适合碑榜之形制的,阮元举例曰:

王献之特精行楷,不习篆、隶,谢安欲献之书太极殿榜,而献之斥韦仲将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夫魏之君臣失礼者,在凳悬仲将耳。若使殿榜未悬,陈之广厦细旃之上,敕文臣大书之,何不重礼之有?岂君上殿廷,不及竹扇笼鹅耶?

钱泳作为阮元知音,非常赞同阮元的碑学观点,他进一步阐述曰:

碑榜之书,与翰牍之事,是两条路,本不相紊也。董思翁云:“余以《黄庭》、《乐毅》真书放大,为人作榜署书,每悬看,辄不佳。”思翁不知碑、帖是两条路,而以翰牍为碑榜者,那得佳乎?……总之,长笺短幅,挥洒自如,非行书草书不足以尽其妙;大书深刻,端庄得体,非隶书真书不足以擅其长也。

康有为作为碑学理论的总结者,赞同阮元、钱泳的碑榜大字思想,曰“自元、明来,精榜书者殊鲜,以碑学不兴也。”

当然,清代“擘窠大字”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清代自上而下大修建筑、清代书写工具毛笔的发展等。

——节选自《中国书画》杂志2012年第4期

 
友情链接
数字期刊
合作站点
博看网读览天下喜阅网悦读网龙源期刊网91悦读网VIVA阅读百度艺术百科
版权所有:《中国书画》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亮甲店130号恩济大厦B座4层   邮政编码:100142
电话:010-63560706   传真:010-63560985   技术支持:15910958576   网站广告:010-63560706-1019
京ICP备09026929号-1